黔南是眾多少數(shù)民族的聚居地,韓玉臣的老朋友、著名畫家李向明在此已經(jīng)生活了四年,傾力打造了聲名遠播的荔波洪江國際藝術村。韓玉臣此行目的地,就是洪江村。
大山深處的洪江村,群峰聳翠,溪流環(huán)繞。首先引起畫家興趣的是村邊的青石拱橋和古老的水碾房,韓玉臣的第一幅寫生就是以此為背景,模特是村里的布依族女歌手韋慧利。
韓玉臣寫生現(xiàn)場
古樸的石橋,別致的板房,蔥綠的稻田,質(zhì)樸的布依族形象,讓韓玉臣激動不已。他支上畫架,不顧旅途勞頓,便開始構圖、起草、鋪顏色。洪江村雖然來過不少畫家,但村民親見畫130×85cm這么大尺幅的人物寫生還是第一次,前來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就在這樣的特殊氛圍中,韓玉臣完成了第一幅作品。
距韓玉臣畫畫不遠有一戶人家,主人是位87歲的老阿媽,臉上布滿皺紋,雙手骨骼粗大,她成了韓玉臣的第二個模特。
布依族有婚喪嫁娶全村人相聚吃流水席的習俗,村口一戶人家門前支著兩口鐵鍋的廚房,就是這種民族特色的標志之一。韓玉臣決定以此為背景,讓老阿媽倚靠在廚房的柱子上,身后是銹跡斑駁的鐵鍋和熏的黑黑的磚墻,生活氣息極為濃厚。寫生時,韓玉臣著力刻畫了老阿媽飽經(jīng)風霜的形象和廚房的老舊灶具,連不銹鋼鍋蓋的質(zhì)感都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布依族老阿媽
隨后幾天,韓玉臣又畫了《織布能手周會珠》《搬磚蓋房的吳應勤》酷像畫家凡高的《村民周文信》等四幅寫生。
瑤山鄉(xiāng)距離洪江30多公里,緊鄰國家4A風景區(qū)小七孔,居住在那里的白褲瑤,民風更為原始、純粹。韓玉臣無暇游覽景區(qū),一頭扎進只有四五十戶人家的瑤族古村落——懂蒙,走門串戶隨機捕捉形象,又畫了三幅寫生。
第一幅《退伍老兵何家山》是韓玉臣一進村發(fā)現(xiàn)的,當時這位老人正在家門口編竹簍。經(jīng)過交談,了解到老人75歲,當過三年兵,除種地外,靠編織竹制品補貼家用。老人飽經(jīng)風霜的臉龐,勤勞靈巧的雙手,令韓玉臣感動。于是,他讓老人原地不動,繼續(xù)編竹簍,自己站在那用畫筆用顏色為老人塑像。為體現(xiàn)瑤族民俗特點,他將老人黑色的頭帽,肥大寬松的白褲,門頭上的吉祥物全部植入畫面。
退伍老兵何家山
第二幅《瑤舍前的羅大妹》,是韓玉臣轉山寨時覓到的極具民族特色的場景。茅草搭的門樓,竹子編的院門,竹竿圍起來的菜園,原木色的板房,在一縷陽光的照耀下,鄉(xiāng)情濃郁,充滿生機。為了表現(xiàn)瑤族婦女的黑色白帶頭飾,藍底彩色百褶裙,韓玉臣讓壯碩的羅大妹悠閑地側靠在門柱上。這幅用了三個下午完成的150×80cm的作品,人物形象典型,光感對比強烈,堪為絕美的瑤寨風情畫。
瑤舍前的羅大妹
手織蠟染是保存至今的貴州少數(shù)民族工藝,懂蒙瑤族婦女人人都是行家里手。為了表現(xiàn)這一特定題材,韓玉臣利用畫畫的空隙時間遍走農(nóng)戶,終于找到一個光線、布局、人物三者俱佳的寫生場景,借助臨時架起的照明,用了一天時間完成了《織布的瑤姑》這幅作品。
織布的瑤姑
水族是貴州的主要少數(shù)民族之一,保留其民族特色較好的山江寨,距洪江村只有十幾分鐘車程,為了如實刻畫水族人的風貌,韓玉臣先后在那里呆了5天,畫了4幅寫生。
《老房的女主人》和《山江水族美女》,均是以一棟傳統(tǒng)的水族居家為背景,婦女的黑色頭冠,藍綠色圓領寬袖短衣,胸前的銀飾,灰黑色的老舊閣樓,通過畫家的精心描繪,展現(xiàn)了水族人的特有風采。
老房的女主人
在刻畫山江老村長這一形象時,正趕上雨天,韓玉臣便讓模特站在屋檐下,自己則把畫架支在農(nóng)戶家里。盡管光線較暗,但這絲毫不影響韓玉臣的熱情,他用細膩的筆觸和微妙的色彩變化,表現(xiàn)了這位70多歲老人睿智的眼神,和善的微笑,執(zhí)著的性格;用率意粗獷的色塊,表現(xiàn)老人黑布包頭,無領青藍長衫的民族服飾,成了這次寫生之行的經(jīng)典之作。
山江老村長
5月6日,采風的最后一天,韓玉臣以貴州喀斯特地貌和廣袤的稻田為背景,刻畫了一位勤勞質(zhì)樸善良的水族婦女形象,整個畫面達到了人景交融,栩栩如生的效果。
勞作的水族婦女
半個月的勞作,韓玉臣完成寫生17幅,其中4幅風景是利用早上時間畫的。韓玉臣如此勤奮,如此高產(chǎn),令洪江的藝術家十分欽佩。6日傍晚,大家聚集在李向明“土語南居”樓頂平臺上,請韓玉臣介紹了自己的藝術歷程和創(chuàng)作經(jīng)驗。
5月16日,在邯鄲韓玉臣美術館舉辦的寫生座談會上,他又與油畫界的朋友,共同分享了此次貴州少數(shù)民族寫生的感悟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