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石家莊,舊稱石門,一邊是地處湘西北的石門縣。因為一名退伍老兵,兩個遠隔千里的“石門”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64歲的石家莊人王新法,義務到石門縣薛家村扶貧攻堅,他把這里當做“第二故鄉(xiāng)”,最終累倒在扶貧攻堅戰(zhàn)場上。
近4年來,王新法拉起“與民共富軍人團隊”,自掏腰包開山修路,引水搭橋,光汽車輪胎就換了好幾條。
他是一名退伍老兵,是一名共產黨員,還是深受村民擁戴的“名譽村長”。他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諾言:生為薛家村致富謀出路,死也要留在這里俯瞰群山。
一名退伍不褪色的老兵
王新法走了。土家族鄉(xiāng)親們脫下他身上半舊的迷彩服、掛滿泥巴的半筒長靴,按照土家風俗,用新毛巾蘸著熱水,流著眼淚擦拭這位河北漢子。
王新法的家屬提出的唯一要求,是讓他穿一身嶄新的迷彩服走。
他曾是一個兵。
1969年參軍,1973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部隊服役的12年間,他從一名普通戰(zhàn)士,一步步成長為某軍區(qū)司令部訓練處參謀,1981年轉業(yè)到石家莊市公安局。
2013年,王新法退休了,他和愛人以及戰(zhàn)友,想找一個特別需要幫助的村子扶貧,就這樣和湖南省石門縣南北鎮(zhèn)薛家村結緣。
曾多次到薛家村采訪的湖南日報記者周勇軍介紹,這里交通不便,資源匱乏,王新法和他的團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村里樹起了“精氣神兒”。
這個“精氣神兒”不是王新法創(chuàng)造的,而是他幫村民找回來的。1930年,一支紅軍隊伍被一千余敵人追到了薛家村六塔山剪刀峽,子彈打光后,68名紅軍戰(zhàn)士壯烈跳崖。
王新法走訪村民時得知此事,大為感動,他要把烈士請回家,讓老區(qū)的鄉(xiāng)親們有精神寄托,有了“精氣神兒”,再去拔窮根兒!
2014年3月王新法捐出12.8萬元,買了紅綢子和3.5萬株油茶苗,向村委會建議,把六塔山300多畝荒山改造成烈士陵園,一部分安葬烈士,一部分做村里的公墓。
此事傳開后,薛家村的鄉(xiāng)親們意識到,這個河北老兵是真來干事的。
婦女們行動起來繡五星紅旗,男人們組織起來趕制棺木,男女老少都上山去義務種油茶苗,山河圓的名字就取自“烈士回家 山河圓夢”。
此后,王新法和戰(zhàn)友創(chuàng)立的“與民共富軍人團隊”先后投入70多萬元,把山河圓打造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王新法就這樣走進了薛家村的村民當中。把烈士請回家一個月,薛家村村委會換屆,王新法全票當選“名譽村長”。此后近4年里,王新法肩負著鄉(xiāng)親們的重托和希望,扎根窮鄉(xiāng)僻壤,心系貧困群眾,矢志攻堅,死而后已。
是什么支撐著王新法?2月7日,他在2016感動常德十大人物頒獎典禮上這么說:因為我們是有信仰的共產黨人,因為我們是忠于祖國和人民的軍人!
一個身先士卒的“名譽村長”
“他為老百姓忙前忙后的,他希望所有的轉業(yè)軍人都和他一樣投入到社會,為咱們國家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他成天說我要身先士卒……”在遺體告別現(xiàn)場,王新法妻子孫景華哭著說。
這是他生前的身影:雙手把買來的衣物送給老人,坐在農家院子里幫村民搓棒子,揮汗掄鎬開山修路……
在薛家村3年多時間,“名譽村長”王新法帶領他的團隊花自己的錢,干實實在在的事,修路、架橋、尋找水源時永遠身先士卒。對當地茶業(yè)發(fā)展,從規(guī)劃到投資,從引進技術到打造品牌,他都親力親為。
王新法說過這樣一番話——因為大家心里有希望,改變山村的希望,改變命運的希望,這個希望與其靠社會,不如靠自己。
王新法在薛家村干成的事兒,比賬面上的多得多。當地一位村民透露,以修橋為例,如果招標,一座橋的預算至少15萬元,但是王新法連圖紙都自己看,憑借精打細算,愣是15萬元修了6座橋。
曾有村民不斷打聽,王新法不會走了吧?
村黨支部書記覃遵彪說,老百姓之所以擔心“名譽村長”離開,就是怕好不容易開始的有希望、有奔頭的日子停下來。
王新法想的卻是“不能停下來”。他想的是,基礎設施改善會定格,脫貧致富才是目的。
他發(fā)現(xiàn),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好,茶葉種植有基礎,但附加值不高。經過市場分析和專家把脈,將茶葉四季采摘改為一季采摘,不打農藥,并成立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葉專業(yè)合作社,注冊“名譽村長”茶葉商標,讓茶園真正成了“綠色銀行”。薛家村的人均收入當年就從2000元增至6000元。
王新法和他的團隊所做的,不僅僅是增收。
2014年7月,“與民共富軍人團隊”捐贈給薛家村50臺攝像機,王新法和大家教留守兒童怎么使用,讓他們暑假帶回家,開展“我看是非我看美”活動。
那一年,8歲的唐敏扛著一臺小攝像機,走了8里多山路,到老家拍攝,孩子不但拍了好人好事,也拍了一些家長的不文明行為。
王新法還組織村民開展“保護青山綠水”志愿服務隊、新型農民培訓班等,廣泛傳播文明新風,大力弘揚社會正氣。這些努力,都悄無聲息地改變著薛家村,人富裕了,精神面貌也大為改觀。
一份如大山般深沉的愛
2月26日,王新法出殯的日子。
從石門縣殯儀館到薛家村有130公里路程。
這是王新法“回家”的路。他生前曾對自己的家人一再表示“留在這兒”的意愿。經家人同意,他的遺體火化后將安葬在薛家村的公墓里。
這是一條充滿不舍和哀痛的路。
從湖南當地網絡直播平臺上可以看到,沿途經過的地方,站滿了自發(fā)送別的群眾。新關鎮(zhèn)新關社區(qū)前坐著輪椅的老爺爺、帶著孫女的奶奶……在雁池鄉(xiāng)的送行人群中,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在念叨:好人啊,搞扶貧的,幫了好多人!
人們不愿回憶,2月23日那突如其來的悲痛。
這天下午,王新法在他居住的木板屋里與軍人幫扶團隊商議準備在該村安家片修建一座橋梁時,突發(fā)心肌梗塞離開人世。噩耗傳開,村民們趕至現(xiàn)場,失聲痛哭。
而就在一個月前,周勇軍到薛家村采訪,見證了王新法帶著村民將71具特制棺木集中遷墳安葬在公墓的現(xiàn)場儀式。這是王新法用實際行動、以心交心開導村民移風易俗,節(jié)約土地,實行生態(tài)殯葬的結果。
如今,王新法也要安眠在這片土地了。
從山下到山上山河圓公墓,海拔1200米的六塔山,送別的人們含著淚,走了三個多小時。
常德電視臺提供給本報的視頻資料中有這樣一個場景:人們胸戴白花,老人拄著拐杖,婦女拉著孩子,年輕人舉著自制的白牌上面寫著“我們心中的標桿,一路走好”……
15時30分,葬禮正式開始。揪心的嗩吶聲、哭泣聲,交織一片。人們涌上前去,跪倒在地。
看到此情此景,王新法的弟弟王書生在現(xiàn)場對送殯的人們大聲說:“我更加感受到了我大哥在你們心中的位置,更加感受到了你們對他的厚愛,所以我們做出把我大哥留在這里的決定,是對的。為此我想代表我的家人,把我大哥就交給你們了。我向你們跪拜了!”言畢,王書生長跪在地。
斯人已逝,感念未已。
當地媒體評價說,他不曾拿走薛家村一針一線,不曾因事業(yè)艱辛而中途退卻,可他卻拿走了村民的心。(記者 白云[發(fā)自湖南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