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蒙古國的河北大學留學生恩和(右)很喜歡中國的餃子。李芳華攝
[河北新聞]“中國春節(jié)象征著團圓,能和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聚在一起吃飯,很開心!”1月30日,來自印尼的河北大學留學生侯玲芳說。
30日是中國農歷除夕,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特意為留校的40余名外國留學生準備“團圓飯”,讓他們感受中國春節(jié)的風俗民情。
來中國讀書快兩年的侯玲芳普通話已十分流利,她主攻的專業(yè)方向是“漢語國際教育”,中國的文化、歷史等知識都要涉及。“中國文化底蘊深厚,學習不輕松但很有興趣!”侯玲芳說。
侯玲芳告訴記者,印尼慶賀新春的風俗和中國差不多,每個家庭都要歡聚一堂吃“團圓飯”,“我也很想家,但是這里的老師、朋友們對我很熱情,有家的感覺。”
在中國人眼中,紅燈籠、春聯(lián)象征著闔家團圓、喜氣洋洋,而在外國人眼中,這些就是最美的中國符號。來自俄羅斯的伊蘭說,最愛保定城里大街小巷的紅彤彤,喜慶,很耀眼。祝福的話兒都寫在春聯(lián)上,福字要倒著貼,讓人不可思議。
伊蘭稱,聽說中國春節(jié)象征新一年的開始,希望每個人都能開心、幸福,自己則“馬上有對象”。
恩和來自蒙古,她說,蒙古國也有過春節(jié)的習俗,包子是蒙古國家庭待客最尊貴的食品之一。春節(jié)時,一戶人家通常要做上千個包子,包子個頭不大,大多是羊肉蔬菜餡。
“6月份就要畢業(yè)回國了,這是最后一次在中國過春節(jié),會想念中國餃子的美味。”恩和告訴記者,自己還很喜歡看中國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晚會上,主持人不時提到貼春聯(lián)、猜燈謎等傳統(tǒng)習俗,是學習中國文化的活教材。
“我們是國際大家庭,中國文化是我們共同的愛好。”葡萄牙語外教裴嘉駿說,已和來自墨西哥、俄羅斯等國的朋友買好春聯(lián)、燈籠、鞭炮,準備大年三十晚上到中國朋友家中聚會,做年夜飯、包餃子,玩通宵游戲。
河北大學自1965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是中國最早開展對外漢語教學的高校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國政府獎學金招生資格的落實,該校每年長短期留學生數(shù)均超過300名。 (呂子豪李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