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先生說,2017年1月,自己在萬浩紅璽城買下了一間商鋪,當時選擇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在馬先生提供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記者看到,他所購買的這間商鋪屬于商業(yè)用途框架剪力墻結構,建筑面積共43.26平方米。
馬先生說,自己經(jīng)過四次分期,在2018年年底終于交清了全部房款共計101萬元。今年3月底,馬先生接到萬浩紅璽城的通知前去辦理交房手續(xù)??稍趯嶋H測量中,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商鋪“縮水”了,“縮水”面積近百分之十。
由于馬先生對商鋪面積存在疑問,所以馬先生不同意辦理交房手續(xù)。不過采訪中,馬先生并沒有拿出當時自己店鋪實測38.5平方米的相關證明。而按照他自己的計算,當時他買下這間商鋪約為每平方米22400元,合同簽訂的建筑面積是43.26平方米,而現(xiàn)在商鋪面積為38.5平方米,面積少了4.76平方米,也就意味著馬先生多付出約10萬元房款。這對馬先生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
馬先生表示,這建筑面積就少了將近5平方米,那商鋪里的實用面積就變得更小了。既然房子已經(jīng)蓋好,馬先生希望萬浩紅璽城能夠按照實際建筑面積將多余的房款退還給自己。
為了了解具體情況,今天上午,記者與馬先生一同來到了叢臺東路的萬浩紅璽城。
在現(xiàn)場,馬先生指著一樓底商西邊第一間商鋪表示這就是他所購買的那間商鋪,此時商鋪周圍的配套設施還不完善,所有商鋪均處于閉店狀態(tài)。隨后記者來到萬浩紅璽城售樓部,工作人員表示相關負責人正值輪休,不在店內,而對于馬先生的情況,他們表示房子有面積差,并且房子不按平米按套賣。
房子不按平米按套賣,這樣的理論和解釋,馬先生覺得自己有種被耍了的感覺。不過萬浩紅璽城售樓部工作人員強調,馬先生所購買的商鋪就是按套計價,而且對于存在的面積差一律不做退補。但對于面積差控制在多少、是否提前對消費者明確告知等具體細節(jié),工作人員表示對此并不知情,并向記者提供了一位負責銷售的梁姓經(jīng)理的電話。但記者先后三次撥打了該經(jīng)理電話,均無人接聽。
記者在馬先生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中看到,該商品房【合同約定】建筑面積明確寫明是43.26平方米,在第二條計價方式與價款中,寫有“按套計算”四個字,卻并沒有明確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而在馬先生的商品房買賣合同補充協(xié)議中第三條,關于面積確認及面積差異處理的補充約定中寫道,房屋的產(chǎn)權登記面積為雙方最終結算購房款的依據(jù),若合同約定面積與產(chǎn)權登記面積不一致,則雙方按照產(chǎn)權登記面積和合同約定的單價據(jù)實結算購房款,多退少補。既然合同中寫得明明白白,若馬先生所購買商鋪的實際建筑面積,確實沒有達到合同中的43.26平方米,那么開發(fā)商就應該退還馬先生所差面積的購房款。而工作人員所說的按套計價,對面積差不進行找補的說法,顯然是將自己的合同推翻。在隨后的法律咨詢中,靳韜律師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靳韜律師:他現(xiàn)在是巧立名目,以套來掩蓋他實際超面積的違法行為,所以他跟最高法院的解釋是相違背的,沒有說是論套的不按面積。這是(合同)瑕疵,因為他按照42(平米)收的費用,實際丈量之后只是38,規(guī)避了最高法院的規(guī)定,這是無效的約定。盡管這個約定不是那么具體,無論是具體條文還是抽象條文,都是不合法的。
萬浩紅璽城售樓部所說的房屋面積誤差比絕對值,我們的記者還真查了查,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品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明確寫道:在商品房買賣中,若合同中沒有規(guī)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面積誤差比的絕對值應在3%以內。而按照馬先生的說法,這間商鋪的面積誤差已經(jīng)達到10%左右,這樣大的誤差,一句按套計價來回應,是否顯得單薄?對此,《民生大視野》將繼續(xù)關注。
來源:民生大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