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9歲的孫正國,鰥居義井鎮(zhèn)崗頭村四隊,3年多來,他一直在重復做著一件他看來稀松平常的小事——幫扶村中貧困老人,“他們,需要照顧。”
“他們歲數(shù)大了,總得有人照顧吧?”
說起與孫正國的相識也是由于老孫的“愛管閑事”,今年清明節(jié)的時候,老孫從彭城回到了崗頭村上墳,像往年一樣,上完墳他會在村里轉(zhuǎn)一轉(zhuǎn),會到街坊鄰里的家里坐一會。在杜文秀老人的家里閑聊時,無意中聊到了戶口,杜文秀說,她最近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戶口本上的年齡比自己的真實年齡整整小了十歲,經(jīng)過回憶她想起來這大概是因為1996年到派出所辦理更換戶主手續(xù)時,因工作人員失誤,將出生年份寫錯了,聽到這些老孫坐不住了,緊接著就去了派出所了解情況。多次協(xié)調(diào)、查訪證人證物,幫助行動不便的杜文秀老人辦理更正出生時間的手續(xù),目前派出所已經(jīng)受理了老人更改信息的要求。也就是在老孫帶著杜文秀到鎮(zhèn)政府開證明的時候,我們相識了。
當時小編還以為他們是親戚,要不是杜文秀老人的話,我們還真的看不出這位平凡的老人竟是個不折不扣的“熱心人”。
杜文秀是老孫第一個幫扶的老人,杜文秀老人老伴兒不在了,兒子又出了車禍,自己腿腳也不好,所以生活條件相對困難,于是從2015年開始,每到逢年過節(jié),或是農(nóng)忙的時候老孫總會到她家看看,幫幫忙,走的時候留下幾百塊錢。
孫正國說,兩人雖然非親非故,但是她有困難,我感覺自己力所能及,就要盡全力去幫助他們。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一名退伍的解放軍戰(zhàn)士,我要用實際行動體現(xiàn)黨員的先進性與軍人的品行。
也正是這樣的信念,老孫回崗頭村的次數(shù)更多了,在村里呆的時間也更長了,因為老孫慢慢的把幫扶范圍擴大了,由一位到兩位再到三位,就這樣慢慢的增加到了現(xiàn)在的十幾位,現(xiàn)在,走到村里,提起孫正國,鄉(xiāng)親們都是豎起大拇指。“他這人可熱心了,你們可得好好表揚表揚他。”
孫正國,1948年4月生人,1965年入伍,196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75年8月退伍回到家鄉(xiāng),在陶瓷公司參加工作,現(xiàn)已退休。多年來他默默無聞的做了許多好事,有時“默默無聞”的連自己的家人也不知道。
孫正國的孫女說,“每次爺爺回崗頭村,我還以為他是去看大爺爺?shù)模?hellip;…”
女孩口中的大爺爺就是孫正國的哥哥,今年81歲了,身體不好,收入微薄,老孫有時間了就從彭城跑到崗頭,看看哥哥,十幾年如一日。
孫正國說,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家庭,自幼家境不好,但是他們生活在和睦友好的崗頭村,是鄉(xiāng)親們對他們的幫助,才使他家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青年時期,現(xiàn)在有能力了就想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而且自己做的事情都是星星點點,不值得一提。照顧哥哥,那更是分內(nèi)的事,小時候哥哥照顧自己長大,現(xiàn)在哥哥年齡大了,生活不方便,自己理所應當?shù)匾獡撈疬@份責任,回報這份愛。
也許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默默無聞的“熱心人”,他們不求回報,默默付出,給予他人無私的幫助,為這個社會增添著溫暖。小編也就這樣巧合的碰到了這樣的一位老人,用行動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如今的崗頭村在他的帶動下,鄰里之間的感情變得越來越深厚。在當前建設精神文明社會的新時期,我們也需要更多像孫正國這樣的熱心人,即使他做的事情很小,很不起眼,但卻溫暖著我們,讓我們一起為身邊的“熱心人”點個ZAN吧!
■文圖:張坤 王杜娟
(微觀峰峰)
近日,邯鄲叢臺區(qū)中華街道南門里社區(qū)邀請書畫家免費為轄區(qū)身邊好人畫肖像。創(chuàng)作的肖像除送給本人外,還將把肖像畫打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