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新聞]“玻璃上刻的《清明上河圖》也這么栩栩如生!”60歲的任俊生將打磨一年的作品在外展示時,引起眾多市民的嘖嘖稱嘆。
而任俊生以《清明上河圖》為題材制作作品已不是第一次了。任俊生出生在邯鄲市一個工人家庭,現(xiàn)居中華巷金鑫小區(qū),從中學時代就開始自學臨摹、刻章;工作后,又自學十字繡、工筆畫、剪紙等民間工藝。任俊生告訴記者,他有一個習慣,瞅準哪項民間工藝,便馬不停蹄地實施,實施時只問明該工藝所用的材質和工具。至于如何操作,他在實踐中摸索。等該項目有了一定成績后,他再尋覓下一個項目。自我探索的精神和不斷變化的手藝,激發(fā)了任俊生持續(xù)的興趣。
學習剪紙時,任俊生按照家里的一本《清明上河圖》掛歷,剪了6幅組圖。退休后,源于一次偶然的機會,任俊生在報紙上看到邱縣王成林長12米、寬65厘米的《清明上河圖》烙畫作品,當時就被吸引了。為了找樣圖,任俊生通過多方打聽,終于找到了這位民間藝人,把他的作品進行復印之后,任俊生便在網(wǎng)上購買烙畫機,開始了自制工藝。大約半年后,他完成了同樣大小的《清明上河圖》全景圖。
就像任俊生所說,有人專攻一項,他卻全面發(fā)展。烙畫工藝達到一定水準后,任俊生開始琢磨下一個項目。他尋思,凡是能留下痕跡的地方就可制作作品,那么玻璃上能否作畫?這樣想著,任俊生找來紗廠用的錠子在玻璃上鑿,由于錠子尖端力度不夠,玻璃上并未形成較深的痕跡。“什么才是合適的工具?”任俊生不斷尋找著,最終發(fā)現(xiàn)車工刀頭尖利無比,正好適合在玻璃上刻字、刻畫。確定了材質和工具,任俊生發(fā)揮以往精神,開始了玻璃畫的制作。
據(jù)了解,任俊生大致的工藝為,先在玻璃下墊上所要刻的作品粗描輪廓一遍,再細描輪廓一遍,之后用刀頭將輪廓內部進行點鑿成畫。這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非易事。任俊生告訴記者,刀頭鑿畫一般為一秒鐘鑿五下,這樣一天下來就要在玻璃上鑿10萬下左右。刀頭一般不到一個小時就不快了,任俊生每天要準備十多個刀頭換著用,直到晚上收工再集中用砂輪打磨刀頭。
日復一日,大約經(jīng)過一年時間,玻璃畫完成,其大小和烙畫一般,同樣為長12米、寬65厘米的《清明上河圖》——只見畫作首段畫面上幾家茅舍、一片柳林、兩個腳夫、五匹毛驢,小橋流水中汴京郊野的春光盡收眼底;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上,河里船只往來,首尾相接,或纖夫牽拉,或船
夫搖櫓,可稱為畫面的高潮片段;后段的熱鬧街市里,兩邊屋宇鱗次櫛比,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整個畫作莊嚴大方、栩栩如生。
當記者問詢任俊生為何對《清明上河圖》有獨特情結時,任俊生笑著說:“也沒什么,就因為它是中國的名畫,從某種意義上也是中國的代表,要做就做高端嘛!我要運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讓這幅名畫再現(xiàn)。”臨走時,任俊生告訴記者,他的下一個項目是在鴕鳥蛋上雕畫,等作品完成之時,希望記者再來參觀。
7歲女童書包藏避孕套 竟遭怪伯伯性侵 網(wǎng)絡圖片 [國內新聞]還在讀幼兒園的女兒,書包里竟有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