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永年人:李華光
推送單位: 宣傳部
李華光,男,1982年生,中國共產黨黨員,研究生學歷,現(xiàn)擔任永年區(qū)第二中學生物教師,2009年參加工作至今。
志愿服務,無償捐髓
李華光為人熱情、心地善良、熱愛生命,他平時多次義務獻血,工作之余也積極投身于社區(qū)志愿服務。2010年區(qū)紅十字會有關人員來單位宣傳造血干細胞捐獻的事情。因為所學專業(yè)就是生理學,他知道目前治療白血病最佳方法就是進行骨髓移植,也就是造血干細胞移植,但是愿意捐獻的人確實太少。懷著對生命的敬重,他留下了血樣,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光榮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2015年11月,紅十字會致電他,告知他與一位白血病人配型成功并急需移植,否則病人只能等死,病魔已經給病人帶去了極度的痛苦并使病人家庭幾近崩潰,李華光成了拯救這家人的唯一希望。據(jù)悉配型成功的幾率是十幾萬分之一。任何人在最困難的時候,都渴望有人能幫一把,也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能救他了,李華光毅然答應無償捐獻。
永年二中校領導得知情況后都非常重視,工作上做了相應調整,給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勵。李華光的妻子也支持他做這件好事,說是積德行善。只是他的父母聽說后都大吃一驚,母親堅決反對,兒子是家里的頂梁柱,上有老下有小,擔心兒子會出什么問題。盡管他了解捐獻的整個過程都是非常專業(yè)、科學和安全的,但無論他怎么解釋,母親依然不愿意兒子冒這個險。
李華光也曾有過短暫的心理斗爭,但是他還是覺得作為一名黨員,活著不應該只為了自己,還要多幫助他人,要能吃苦耐勞,要起到先鋒模范作用,既然醫(yī)生很負責的說這事很安全,也就打消了顧慮。2016年1月22日,他瞞著父母在妻子的陪同下來到省二院開始捐獻前的準備。按照患者主治醫(yī)生的安排,連續(xù)4天注射動員劑。1月27日上午,經過4個小時外周血循環(huán)方式采集造血干細胞??傃h(huán)血量11000ml(相當于一個成人全身血液循環(huán)過濾了3遍),共采集造血干細胞懸液210ml。這些“生命種子”被當即空運到廣州,很快就輸進患者體內。他用愛心點亮生命,并成為全國第5418例,河北省第277例,邯鄲市第77例,永年區(qū)第9例造血干細胞成功捐獻者。隨后,他的有關事跡被各大新聞媒體報道,受到了廣泛關注。
不辱使命,扎根一線
李華光于2009年從河北師范大學畢業(yè)后,一直扎根于鄉(xiāng)村教學一線,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始終以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yè),勤奮努力對本職工作精益求精,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始終以“為了學生的一切”的心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
他十年如一日把青春奉獻給教育事業(yè),在崗位上執(zhí)著追求,以校為家,關愛學生,無怨無悔。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從清晨到深夜,每天工作一般都是十個小時以上。他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病了,帶他們看病;餓了,給他們帶吃的。學校里的學生大多數(shù)都是農村出身,由于從小沒有培養(yǎng)出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再加上高中生心理發(fā)展不夠成熟易沖動,行為上很容易走極端。對于這些孩子他加強疏導,多了寬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和尊重,少了指責。與他們溝通進行親情指導,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引導他們一步步改變習慣,走向成功。讓學生從關愛中尋求前進的力量,從關愛中汲取精神的營養(yǎng),從關愛中受到教育。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多次被我校評為“優(yōu)秀教師”。
投身課改,狠抓質量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根基”。他認真學習新課標,鉆研新教材,探索新教法,不斷嘗試,做到實干巧干,注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上,準確領會教學大綱的要求,處理好教學重點和難點,結合各類型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調動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深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高中生物學科,是理科中的文科,強調記憶和理解,知識點瑣碎,理科生普遍存在寧愿多做幾道題也不愿意背誦材料的問題——懶于記憶。針對這種情況,他努力提煉教材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把生物里的理科思維充分挖掘出來,把一段段的文字材料變成一道道的邏輯問題,由一個知識點推導出另一個,進而形成知識網絡。在他的努力下,其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生物的記憶和邏輯推導能力提高很快,對于學生比較頭疼的主觀題填空題,也由原來的無東西可寫、不愿意寫變成了現(xiàn)在的喜歡下筆寫,而且寫出的答案科學性邏輯性大大提高。教學方法靈活,教學質量高,成績合格率高,得到同事和家長的肯定。
李華光的座右銘:踏實+超越=精彩!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真誠的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勤奮務實地在教育的天地里傾灑熱情,努力實踐著對教育事業(yè)的初心,而他捐髓救人的事又給了我們每個人最真實的感動,在平凡的崗位上做了不平凡的事,牢固樹立了教師的光輝形象,給學生上了一堂最精彩的人生課。
(網信永年)